原住民的相關資料及概念

台灣的原住民簡單來說可分二支:平埔族與高山族。

1.高山族:

清國政府稱之為「生番」,因為其位處深山,同化不易。而 因其居住範圍分佈於台灣高山地區,日本殖民政府將其稱呼為「高砂族」。

2.平埔族:

清國政府稱之為「熟番」,因為位處平地,與漢人接觸頻繁 ,逐漸「漢化」,故稱之。而日本殖民政府則因其分佈於平地,故稱之為「平埔族」。

  高山族除了少數原散居於平原(如阿美族)及山麓(例如賽夏族),大多數原來就 在中央山脈及各地山區成長與活動;而台灣的平原本來大多數都是平埔族的。值得一提 的是,現在一般人印象中的「原住民」指的就是高山族。
  所謂的「九族」(泰雅、賽夏 、布農、曹族、排灣、魯凱、卑南、阿美、雅美)就是高山族;而大家可能有印象的「 凱達格蘭族」、「葛瑪蘭族」乃屬於平埔族的支系。把高山九族等同於全部的原住民事 實上就是一種誤解;而在歷來政府的教育灌輸下,使高山族誤以為他們的土地被漢人搶 走,一步一步由平地退到山上。
  這種誤解值得大家注意!具體來說:高山族原來就分布 於高山地區,而漢人搶奪的應該是平埔族的土地!

內門鄉周遭的「高山族」分佈狀況

內門係屬丘陵地帶,其外山區分佈的高山族主要有二:

1.曹族(又稱鄒族):

分佈在嘉義、旗山地區,而以「阿里山番」為代表。主要分佈在內門北側。
曹族亦稱鄒族︰「曹」是譯自日語的發音,「鄒」則直接譯自鄒語的Tsou,也有人譯成「朱歐」等。Tsou Atoana(意即︰「我們這群人」)以別於異族人。 習慣上人類學家將鄒族分成南鄒群和北鄒群,南鄒包括高雄縣三民鄉的卡那布群(Kanakanavtt)和沙阿魯阿群(Saalua);北鄒包括阿里山地區的特富野社(Tfuya)、達邦社(Tapaytt)、伊努茲社(Inutsu)以及南投信義鄉久美村的魯夫都社(Luhtu)等。惟南鄒二群自其語言、風俗、祭儀等文化現象觀察,與北鄒差異甚大

2.布農族: 分佈在曹族的東側,換句話說在內門的東北側,包括嘉義、旗山、甲仙等地。


H.c.c. 工作室 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