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台文獻祖師 沈光文:

沈光文畫像   沈光文字文開,號斯庵,浙江鄞人,少以明經貢太學, 官累遷太僕少卿, 永曆三年,遭颶風飄至臺灣,時臺為荷 人所踞,受一廛以居,極旅人之困…,延平郡王克臺灣, 知光文在,大喜,以客禮見。 …王薨,子經嗣,頗改父之 臣與政, 光文作賦有所諷,或讒之,幾至不測,乃變服為 僧,逃入北鄙,結茅羅漢門山中。 或以言解之於經,乃免 。山外有目加溜灣者,番社也,光文於其間教授生徒,不 足則濟以醫,…尋卒於諸羅,葬於縣之善化里東堡。

   根據記載沈光文,出生在明朝末年的浙江省。在一次搭船前往泉州的路途中,沈光文 遇到颱風而漂流到台灣。
  來台後的沈光文別無所求,只希望有個棲身之地。當時的台灣被荷蘭人佔 領,他又與中國內陸失去聯絡,因此沒有人知道他的生死下落;直到鄭成功來 台灣之後,得知沈光文還活著,便以禮相待,並授予「田宅」;鄭成功於一六六二年 去世,兒子鄭經繼位,改父之臣與政,沈光文寫了一首「台灣賦」諷刺他,險遭到殺 害。為了躲避危險,變服為僧,逃入北鄙,結茅羅漢門(今內門鄉)山中。
  沈光文遁入空門後,仍出入附近的目加溜灣番社(今台南縣安定鄉), 教授目加溜灣社平埔族民眾「漢文」,一方面則行醫濟世,死後葬於善化(今台 南縣善化鎮)。
  由此可見內門鄉這一帶,從明鄭時期(一六六三年)以來,即有簡單的 廟舍存在,因此羅漢門的觀音信仰可追溯至此,也由於沈光文的到來,奠定了羅 漢門文化的根基!

參考資料

  1. 連 橫,『臺灣通史』下諸老列傳。

  2. 全祖望,『鮚埼亭集』沈太僕傳。


< H.c.c 工作室 製作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