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富村


地理位置、簡史:

  本村位於溝坪地區的東南方,東、南鄰旗山鎮,西隔東埔山鄰石坑、東 埔村,北鄰永吉村,民國三十九年行政區域劃分為永富村。全村面積七 六、五○○平方公里,轄分十二鄰。


轄內莊名源由及位置簡介:

大埔尾:
  位於本村的南方,為口隘溪中游(即溝坪溪下游)。是南 北狹長平原的南端,清時先民通常以北為頭,南方為尾,故將大埔 平原稱為大埔尾。

大埔:
  位於永富村的南方,大埔尾的北方,大埔平原的中央,清時 先民視這片谷地平原非常的廣大,四面稱為大埔。

紅土崎:
  位於本村的中部,大埔的北方,從大埔平原到此階梯而升 的斜坡,四周都是火山岩風化的紅土,因此清之先民視紅土的斜坡 叫紅土崎。

萊仔坑:
  位於本村的西北方,紅土崎的北方。兩側皆出,中間是谷 地平原,清初年間,此處遍地都是澀梨。(其果實圓如手拇指大) 。於是清吏登錄地名時寫萊仔坑,因此得名。

白樹林:
  位於本村的西北方,萊仔坑的北方,清初時先民到此地墾 荒時,其山谷及丘陵地,一片都是白樹(樹名),因而稱為白樹林 ,民國五十九年改稱寶林。

埔頂:
  位於永富村的西北方,白樹林的北方,景義國小北側的台地 平原,清時先民視此平原高於南側的平原因而稱為埔頂。

浸水寮:
  位於永富村的西北方,溝坪溪的西側,溝坪溪在此曲折轉 彎,水流緩慢,在河床呈半島狀的台地上。清時有郭姓先民在此搭 建一本屋,每逢下雨,河水就淹上木屋,但此屋始終沒有被水沖走 ,因而稱為浸水寮。民國五十九年更名為龍山。